笔趣阁 > 尸国传说 >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往事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往事

笔趣阁 www.51bqg.com,最快更新尸国传说 !

    苏秀胜出生在静陵村,自由聪明伶俐,只不过静陵村一直都跟外界隔绝,倒是也没能出去读书,八岁哪年,从外地来了一个游方道士,也不知道这道士是怎么知道的进出静陵村的路的。

    虽然那时候的村民还没有像现在这个样子排挤外来的人,但是对外来人的态度也绝对说不上是好。但是这个老道士毫不在意。说来也奇怪,这个老道士也不知道是怎么找到了现在这个义庄,就在这义庄里住了下来。

    由于这义庄已经废弃了很久,也没有村民知道这义庄下面的秘密,所以倒是也没有人来赶这老道士走。

    期初这老道士对村子里的奇怪的习俗也是非常好奇,经常拉着村民们问东问西的,村里的人们其实也说不清自己做这些到底有什么寓意,也就随便的敷衍了老道士,这老道士倒是也看的开,毫不在意,仍旧每天在村子里乱转。

    那时候的静陵村还不像现在这个样子,村庄的建造的也跟平常的村子差不多,各家各户错落有致,要不是长期的与世隔绝倒是也有些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思。

    老道士说是喜欢这里的风景,经常去村子边上坐着,盯着夕阳落下的方向,静静的发呆,倒是也是没人去管他,只当他是个头脑有点不正常的老人。

    苏秀胜小的时候虽然聪明伶俐,但也是调皮非常,掏鸟窝,摔蛤蟆,在一群村里的孩子中也算是无恶不作,有一天因为剪了一个小姑娘的辫子,被小姑娘找到了家里跟苏秀胜的父母哭诉,正赶上苏父前一天跟苏母吵架,心情不好,一腔怒火全撒在了苏秀胜身上,拿着鸡毛掸子追了半个村子,一边追还一边喊着要打死这个小兔崽子。

    苏秀胜长这么大挨的打可不在少数,自然也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事,见苏父的脸黑的跟锅底一样,知道这次要是被抓住,肯定要掉一层皮。顿时撒腿就跑。

    苏父就跟在后面追,一边追还一边大喊,要打死这小兔崽子,村民也都出来全解,苏父本就是那苏秀胜撒气,现在见大家出来全解,倒是也没有继续抓着不放,跟众人说了一会就要去拉苏秀胜回家,但是这小孩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苏父也不在意,那时候的孩子,以为孩子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等到饿了自然就回家,之前都是这么过来的,于是带着鸡毛掸子,趾高气昂的回家了。

    但是苏秀胜这次是真被吓着了,根本就不知道父亲已经消了火,撒丫子就是往前跑,想都不想的就跑进了这片成仙林。

    那时候他还是小孩子,家里的大人根本就带他来过这里,又哪里知道这成仙林的走法。在里面三转两转,就迷失了方向。天色也已经暗了下来,再加上肚子饿,小苏秀胜在树林里放生大哭,那叫一个撕心裂肺。

    就在时候,之前在村边看夕阳的老道士正好回义庄,顺道还逮了两只野兔子,路上听见哭声,顺道过来看看,正好遇见哭的差点晕死的苏秀胜。

    苏秀胜在这树林里吓坏了,此时一见有人,扑到老道士身上就不在撒手了,无论老道士怎么说,苏秀胜就是抱着他哭。

    老道士无奈,也不能跟一个小孩子较真,就带着苏秀胜一起回了义庄,任由苏秀胜挂在自己身上,收拾了两只野兔,烤了起来。

    苏秀胜也是饿了,闻到野兔子的香气,顿时也不哭了,就是直勾勾的盯着野兔子,那时候整个天下兵荒马乱的,虽然没有波及到静陵村,但是农民家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此时问道肉香,小孩子哪里还能忍得住。老道士看的好笑,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等到兔子烤好了,苏秀胜好歹还知道点礼仪,就眼巴巴的看着老道士,也不去看兔子了,老道士看的好笑,就给了他一半,苏秀胜狼吞虎咽的就吃完了。

    填饱了肚子,苏秀胜也有了力气,两只大眼睛咕噜噜的乱转,带着一股子机灵劲,老道士见这孩子可爱,就问他怎么自己跑到这林子来了,要不是遇见他,恐怕这孩子已经做了四脚蛇的晚餐了。

    苏秀胜可怜巴巴的把事情跟老道士说了,其中还添油加醋说自己父亲要打死自己怎么的,老道士一听就笑了知道这孩子是要自己出面替他跟父亲求情,当下也不说破,只是装糊涂,倒是把苏秀胜憋得难受。

    老道士想要送孩子回去,但是晚上这林子毕竟不安全,自己倒是没什么,就是怕伤了孩子,就让这孩子在自己这里住一晚上,第二天再走,苏秀胜想要这老道士去跟自己父母说情,自然不愿就这么睡觉,于是就说自己睡不着,想要老道士给自己讲故事。

    老道士也是自己过了大半辈子,遇见这么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也是心里欢喜,也不忍拒绝,但是老道士哪里会讲什么故事,自己知道的那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也不好跟这么个小孩子讲,于是就给幼小的苏秀胜讲起外面的见闻。

    原来这老道士也是个大门派出来的游方道士,至于是哪个大门派,老道士倒是没有说过,苏秀胜也没问。这老道士见多识广,走过无数的地方,那时候的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此时把外面的繁华讲了出来,自然是引的这小孩子喜不自禁,同时也对外面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但是当时外面兵荒马乱,到处都在打仗,老道士见过民间疾苦,讲故事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也就把这份忧国忧民的意识带了进去,在苏秀胜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

    苏秀胜听得喜不自禁,知道老道士识文断字,当时就要拜老道士为师,跟老道士学习知识,老道士笑着说,现在也晚了,等你明天回家跟你父母商量了以后再说也不迟。

    苏秀胜虽然现在满脑子都是学习的事情,但是想到回家又得挨打,自然心里也是高兴不到哪去。

    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夜,老道士送这孩子回家,苏父苏母也正在家里担心,孩子一夜没回家,莫不是误入了成仙林,被四脚蛇给吃了?苏母正数落着苏父,要是孩子在不会来,恐怕就要发动全村人去成仙林里找了。

    老道士正好带着苏秀胜回来,苏父苏母的心也是放下了大半,岁就就是满腔怒火,想要教训孩子,但是现在有外人在,也不是个时候,老道士简单说了一下昨天的情况,苏父苏母听完也是一脸后怕,一定要老道士在家吃饭,感谢老道士,老道士也不推辞,席间苏秀胜说要跟老道士学习读书写字,苏父苏母一愣,这次知道老道士居然还是个秀才(那时候管识字的人都叫秀才),又见老道士也不反对,当即也是大喜,答应了下来。

    那时候整个村子认识字的人都不多,也就是几个老头认识三五十个字,家里连本书都没有,现在自己的儿子能跟着外面来的秀才学读书写字,自然是千肯万肯的,况且现在苏秀胜也就是个孩子,帮不了家里做什么活,打发出去学习,也免了给自己惹祸。

    看事情也定了下来,老道士也没多做逗留,让苏秀胜每天都到义庄去,老道士教他读书写字。

    老道士一走,苏父苏母脸就拉了下来,带着苏秀胜就是一顿猛揍,得让孩子知道晚上不回家是不行的!等揍完了孩子两口子就商量,说也不能让让人家白教不是,于是苏母就多做了点干粮,让苏秀胜带着去义庄,就当是学费了。

    其后,每天早上苏秀胜就早早的起来,带着母亲做的干粮去找老道士,这老道士见这苏秀胜聪明伶俐,往往能举一反三,学东西也是学的飞快,自然心里是高兴无比,每天是尽心教导,对苏秀胜也是越发严厉。

    苏秀胜也慢慢长大,知道这老道士也是为自己好,也是学的更加用心了。春去秋来,眨眼间苏秀胜就已经长成了十六岁的小伙子,跟着老道士学习了这么多年,自然而然的身上就带了一股子书卷气,跟别人不同。

    老道士跟苏秀胜说,这书该读的已经都读了,你现在也大了自然是不能一直跟我念书,得回家给你父母亲帮忙了。

    这么多年苏秀胜自然也跟这老道士有了很深的感情,一听老道士这话,跪下磕头说道:“我跟师傅朝夕相处这么长时间,自然是不忍分别,不如师傅住到我家去,也好能日夜听师傅的教诲。”

    老道士摇头说道:“我一个人住习惯了,在这里也清净,就不去叨扰你父母了,你有时间多来看看我也就罢了。”

    苏秀胜见老道士心意已决,也就不在多说什么,含泪别了师傅,出门的时候老道士对他说道:“这世界之大,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你要是有机会多出去看看!”

    苏秀胜早就对外面的世界向往不已,听到老道士的话,急忙说道:“要是有机会,自然要出去看看,只是我从未出村,怕外面有什么事情我自己也对付不来啊!”

    老道士叹了口气说道:“也罢,师傅也不能聚居于此,到时候带你出去见识一番,也是好的。”

    苏秀胜大喜,向老道士道谢,老道士也不说什么只是敦促他回家,好生的孝敬父母,师徒二人就此别过。

    这老道士倒也是说话算话之人,之后若是有农闲时间,就带苏秀胜出村,见识见识外面的大好河山,苏秀胜也是见识外面的疾苦,才有了后来一颗忧国忧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