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二世重生之炮灰皇后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笔趣阁 www.51bqg.com,最快更新二世重生之炮灰皇后 !

    行军数日,九九终于领兵来到边塞,与大晟主力军队汇合。

    大晟将领得知皇后亲自领兵前来,又见上官镇海上官惊涛两位大将军重新挂帅,士气顿时大增。大晟将士一扫先前萎靡,磨拳霍霍,准备随时与匈奴再次正面交锋。

    上官镇海与匈奴作战经验丰富,上官惊涛亦是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加之此军多是上官老将军的得力部下,与上官镇海配合默契十足。稍作休息,喂足战马,便展开了与匈奴正面交锋的第一战。

    大晟军士气高昂,上官镇海战术得力,这第一战便取得了可想而知的胜利。

    一战得胜,大晟军一鼓作气,连夺回数座城池,逼得匈奴节节败退。

    有大哥和五哥等将士在,自然不用九九冲锋陷阵上阵杀敌。九九每日在军帐内,与各位将领查看地形,部署兵力,设计战术,出谋划策。九九别的优势没什么,只是略懂些历史,结合中国古代多次与匈奴交战,找到与此战相似之处,借用古人的智慧,谋划今时之战。

    不觉,就已入深秋。

    今日是个月圆之夜,九九独自一人站在平原上望月,遥看着长安的方向。

    长安城里有个大明宫,大明宫里只剩下个摄政王,摄政王李弘说,会等她回去。

    九九喃喃道:“我还要不要回去。”

    边塞虽然战火弥漫,可来到这里的九九,却有了从未有过的平静。每日只想着如何与敌作战,被战事所累无心再想其他。这样的生活真是充实而又平静。

    可每到夜深人静时,过往就会重回大脑。会想起李隆,那个天真无邪的六皇子对她用情至深,曾说过,他会用一生来保护她,可是他却食言了。

    还会想起李智,自己早亡的丈夫,他们从互相利用到互相扶持,李智与她夫妻几载,一直尊重她的意愿,从未越雷池半步,。而他死后唯一的愿望就是她能与之相伴长眠。而她却辜负了他。

    只有李弘,九九不愿意去想,也不敢去想。

    匈奴本就是想用这场战争换得些城池和布匹金银,见大晟军队如同脱胎换骨,再占不到半分便宜。不久,匈奴就送来降书,献百匹骏马做为赔款。

    一日战罢,军中起灶开饭,九九坐在帐内不知再想着什么,桌前布的菜已经凉了,可九九却一点胃口都没有。只觉得心中空空荡荡,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从她身体里抽离。

    上官镇海手持降书,来到九九帐内,将那降书递与九九,“九妹,你说这降书我们是受还是不受?”

    九九反问道:“大哥是什么意见?”

    上官镇海冷哼道:“呼晗单于真是个狗贼,他挑起战事,抢夺我边关百姓千匹布万石米,还烧杀掳掠奸-□□女,这主动投降,就想用区区百匹骏马了事,真是太拿我大晟不当回事儿了。”

    九九回道:“大哥不必气愤,既然匈奴已送来降书,就是已没有与我大晟再战的实力,把降书送回长安,由摄政王定夺吧。”

    上官镇海即收起降书,“如若摄政王接受这降书,我们就这样撤兵回朝?”

    “大哥的意思是还想与匈奴再战?”

    “正是,如今已入深秋,再过几月就到了冬季,匈奴此次与我大晟开战,粮草已消耗的差不多了,等到了冬季,他们必定会粮草供应不足,我们应该趁此机会,深入腹地,将匈奴赶出这片草原,让他们迁徙到漠北,那今后几年甚至是十几二十年,他们都不敢再回来与我大晟开战。”

    九九点点头,“是啊,以前我大晟时局动荡粮草不足,而现在国库充足倒是可与之再战,今时的确是个绝好的机会。可如果我们接受降书,不出几年,匈奴休养生息,即会又有实力与我大晟为敌。可是匈奴即然已送来降书,我们也不能擅自隐藏,还是先报回长安,听寻朝堂意见吧。”

    上官镇海讽刺道:“那些文官大臣,在长安一听到匈奴投降,肯定会力荐摄政王接受降书,恐怕国内的粮草会源源不断送往边塞,影响到他们所管辖区域的经济。”

    “也不能这么说,粮食是国之根本,一直打仗定会让国内粮库空虚,如若再遇天灾,受苦的还是大晟百姓。”

    上官镇海看着九九,“九妹,你是不是想回去了?”

    九九只是笑笑。

    上官镇海长叹一声,“算了,不谈这个了,我们先吃饭。”上官镇海一摸碗碟,道:“这菜都凉了,我让他们去热热。”

    重新布好饭菜,九九仍是没有丝毫胃口,手里攥着筷子想要夹菜,却迟迟落不下去。

    上官镇海见状担心地问道:“九妹你这是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看着自己有些微微发抖的手,九九慌道:“最近我胃口越来越差,吃东西也会尝不出味道。而且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消失。”

    上官镇海赶紧起身摸摸九九的额头,“这塞外气候多变,许是病了,我去找军医过来给你瞧瞧。”

    九九知道自己身体应该没什么问题,恐让上官镇海担心,点头应道:“嗯。”九九也觉得她该找军医给自己瞧瞧,万一是得了什么隐疾,自己察觉不到呢。

    军医来到九九帐内,先是替九九把脉,再查看舌苔,一套望闻问切之后,军医是一直不断的摇头。

    上官惊涛听闻九九生病也来到九九帐内,一看这老头不说话光摇头,急道:“你看出什么来了没啊,我九妹到底是生了什么病?”

    九九与几位兄长从小就亲近从未有过隔阂,来到塞外都是自家人,九九即不许让他们称她为皇后,依旧兄妹相称。

    老军医疑虑得问九九,“皇后除了饮食不振之外可觉身体有其他不妥之处?”

    九九摇摇头,“没有。”又道:“即使不吃,我也不会觉得饥饿,也不会觉得没有力气。”

    老军医又是一阵摇头,继续问道:“老臣斗胆,皇后最近神智如何?有没有萎靡不振?”

    九九诚实回答:“有时候会觉得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放空,不知道自己再想些什么?又有时会突然想起往事,然后像片段一样回放,你懂我说的意思么?”

    老军医又是习惯性摇头,后又点头,再上官惊涛即要发飙之时,老军医只得先答道:“恕老臣医术不精,皇后的身体未有任何异样,老臣觉得,皇后可能是思虑过重,许是想念长安了。”

    军医说得模糊,上官镇海是听明白了,道:“九妹,你在塞外数月未归,是想家了吧。”

    上官惊涛可没他大哥说的那么隐晦,直接调笑道:“九妹妹是与摄政王分开过久,思念情哥哥了。”

    上官镇海一瞪眼,“不许胡说八道。”又担心的对九九说道:“正好要派人将降书送回长安,九妹不如就跟随一道先回长安吧,反正现在战局已定。九妹带着降书回长安,也算功德圆满。”

    九九瑶瑶头,“我没事,反正早晚都会回长安不急这一时,还是先将匈奴降书送回长安待摄政王决断之后,我们再做打算。”

    上官镇海道:“九妹,不要逞强,我们已挫败匈奴。你不用再留在这里跟我们吃苦。”上官惊涛也附和道:“是啊,九妹,你就先回去吧。再说了大哥想继续发兵前往匈奴腹地,你回去也正好看看朝堂口风。”

    九九还是摇头,“再等等吧。”

    九九在思虑,甚至是有些焦虑。按照时间来算,不久,即是李弘登基之时,也就是大晟将迎来盛世元年。

    她这一世,所有的谋划与思虑将在李弘登基那一刻终结,她已知的故事也会再那一天走向结局。

    九九相信,这次他们大挫匈奴,上官铭也早已告老还乡,李弘再没理由屠杀战功显赫的上官一族。再者说,这一世,九九已知道全部真相,李弘也曾多次救她,亦放下了仇恨,恩怨已结。

    可九九还是惧怕往事重演,毕竟不到那一刻,谁都不知道真正的结局。

    如若她现在返回长安,待李弘登基之日,即是她再次封后之时,李弘已向天下人承诺将娶她为后,自己没有借口与能力违抗。

    其实九九最为恐惧的是她的心,她不敢去想李弘,不敢去想她与李弘之间的感情。其实九九早已心中有数,上一世是苏离烟偷传圣旨,现在苏离烟已行将枯木早已没有能力与实力再故技重施。如果李弘登基立她为后,上官九九没有饮鸩而亡,那么故事将怎样延续?

    难道要他们踩着大明宫所有人的尸体,来演绎一出皆大欢喜的戏码?

    九九做不到,她会觉得对不起替她而死的李隆,甚至是对不起抱憾而亡的李智。

    所以,九九现在想拖延时间,留在塞外,直到度过她封后的时间点。

    可李弘似乎不想给九九这个机会,一接到降书,李弘立刻主张撤兵,命上官九九速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