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无双近卫 > 第二十二章 暴徒

第二十二章 暴徒

笔趣阁 www.51bqg.com,最快更新无双近卫 !

    马尔戈又恢复了体力;火把它的毛给烧焦了;周围那些不寻常的叫嚷声使它十分紧张。这时候比约却不能不拢住它,保留住它的最后那点力气,生怕它踩到许多站在家门口上看热闹以及往栅栏那边跑去的人。

    比约骑马勉勉强强地朝前走去,一会儿把马尔戈拉到右边,一会儿把它拉到左边,就这样迂回曲折地一直走到了林荫大道;但是到了那儿,他又不得不停下来。

    一支从巴士底狱那边开来的游行队伍正从大道上走过,朝御库房的方面走去。当时这两座石头建筑物犹如腰带扣一般给巴黎系上了一条宽阔的腰带。

    这支把大道堵得水泄不通的游行队伍前面有一个担架,上面放着两座半身像,一座半身像上面蒙着黑纱,另一座上面戴着花冠。

    蒙着黑纱的是那个并非失宠而被罢免的大臣内克尔的半身像;另一座,也就是说戴着花冠的那一座,是德·奥尔良公爵的半身像。他在宫廷里公开支持那个日内瓦的经济学家。

    比约立刻向人打听他们这样列队游行的目的,有人告诉他这是为了向内克尔先生和他的保护人德·奥尔良公爵表示敬意。

    在比约的家乡,奥尔良家庭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终受到人们的尊敬。比约又属于那个新的哲学派别,因而内克尔在他眼里不仅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臣,而且也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信徒。这对激发起比约身上的热情已经绰绰有余了。他自己也有点儿莫名其妙地突然跳下马来,大声嚷道:“德·奥尔良公爵万岁!内克尔万岁!”随后就走进人群。

    一个人一旦走进人群,就立刻失去了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知道,那时他就不能再随心所欲地自由行动,大家的意愿就成了他的意愿,大家怎么做他也只好怎么做。

    何况,比约靠近游行队伍的头,而不是靠近它的尾巴,因而更容易被卷进队伍。

    这队游行的人拼命大声呼喊:“内克尔万岁!我们不要外国军队!打倒外国军队!”

    比约的洪亮的嗓音和所有其他人的嗓音混合在一起。

    一个人的无论哪种不同凡响的长处总会受到大众的欢迎。食物不足或饮酒无度使得巴黎郊区市民的嗓音不是尖细,就是沙哑,他们十分喜爱比约的那种饱满、清脆、洪亮的嗓音,纷纷给他让路。所以,比约并没有在人群当中怎么气喘吁吁地挤啊推的,就来到了担架旁边。

    十分钟后,有个抬担架的人热情很高,但是体力不支,就把位置让给了比约。

    可以看到比约迅速接替了他。

    前一天,他还只是贝尔克大夫的那本书的普通传播者,现在却成了一名对内克尔和德·奥尔良公爵欢呼颂扬的人。

    但是他刚到那个位置上,脑子里就想起一件事。

    皮都上哪儿去了?马尔戈上哪儿去了?

    比约一面抬着担架,一面转过头去。在游行队伍四周照亮道路的那片火把光下,在把所有窗户照得明晃晃的灯光下,他看见队伍中间好象有一块移动的高地,五六个人正在那儿指手划脚,大叫大嚷。

    在这些手势和叫嚷声中,很容易就能听到皮都嗓音,辨认出他那两条长胳膊。

    皮都尽力想要保护马尔戈,但是尽管他多方努力,马尔戈还是受到了侵犯。比约和皮都本来对这头可怜的牲口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这时马尔戈已经不再呆在他们的胯下。

    马尔戈的臀部、背上、脖子上和马鬃上,总之,凡是能够驮人的地方都驮满了人。

    在那片使一切物体都显得异常高大的夜色中,马尔戈看去好似一头载着猎人去打老虎的大象。

    马尔戈的宽阔的脊背上坐着五六个特别狂热的人,他们在那儿高声喊叫着“内克尔万岁!德·奥尔良公爵万岁!打倒外国佬!”的口号。

    皮都却对他们喊道:

    “你们要把马尔戈压垮了。”

    游行队伍里的人都很兴奋。

    比约想要跑过去援救皮都和马尔戈,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他把荣幸地抬着的那个担架的一根杠子放掉一会儿,那他也许就再也抓不到了。接着他又想到,他已经和勒弗朗老爹讲定用卡代交换马尔戈,马尔戈是他的。万一马尔戈遭到什么不幸,那也只是损失三四百个利弗尔的事情。而他头上很宽裕,为了国家作这点儿牺牲不算回事。

    在这段时间里游行队伍始终向前走着,慢慢转向左面,从蒙马特尔穿到胜利广场。等他们走到王宫的时候,前面的路被一群帽子上插着绿叶的人堵住,无法通过。他们叫喊着“拿起武器”的口号。

    必须搞清,这群把维维安纳街堵得水泄不通的人究竟是朋友呢还是敌人?绿色是德·阿尔图瓦伯爵的色彩标志,为什么这些人戴着绿色的帽徽呢?

    双方谈了一会儿,一切就都解释清楚了。

    原来有个小伙子在听到内克尔被免职的消息后,就从富瓦咖啡馆跑出来,跳上一张桌子,掏出手枪来大声喊道:

    “拿起武器!”

    听到他这声喊叫,所有在王宫附近散步的人都聚集在巴黎周围。那种情形简直就象奥地利人大举进犯似的。雷纳克、萨利萨马德、迪斯巴赫、埃斯特哈齐、勒默尔这些兵团的名字使法国人听了非常惶恐不安。一个人只消说出这些名字,就可以使大众明白他说的是敌人的名字。这个小伙子说出了这些兵团的名字,并且告诉大家,驻扎在爱丽舍田园大街的近卫军带着四门大炮,当天晚上就要跟在德·朗贝斯克亲王统领的龙骑兵后面,开进城来。他提议人们戴上一个不同于那些士兵的新帽徽,随即就从宫苑中的栗树上摘下一片叶子,插在自己的帽子上。周围的人立刻也都仿效他的做法。不出十分钟,三千个人就把宫苑中的栗子树叶摘得精光。

    那天早晨,这个小伙子的姓名还不为人知,可是晚上却已经挂在了每个人的嘴上。

    这个小伙子名叫卡米尔·德穆兰。

    等两边的人都认清了是自己人以后,就相互拥抱,亲如手足地会合到一起。接着队伍继续向前走去。

    在刚才停下来的那段时间里,后面那些即使踮起脚尖也什么都看不清的人,急于知道前面发生的事,纷纷爬到马的臀部、笼头、鞍子和马镫上面,这更加重了马尔戈的负担。因此,在队伍重新向前走的时候,这头可怜的牲口再也支持不住,完全给身上的这个过于沉重的担子压垮了。

    在黎塞留街的转角处,比约向后瞥了一眼,马尔戈不见了。

    他叹了口气,对这头可怜的牲口表示怀念。接着就象古罗马人参加自己父母的葬礼时所做的那样,拼命拔高嗓子,连喊了三声皮都。他好象听到人群中间有个人在应声回答。但是周围那片半带威胁、半带欢呼的嘈杂的喧嚷声响彻云霄,把这个声音盖没了。

    游行队伍继续向前走去。

    所有的店铺都关了门,但是所有的窗户都开着,从窗户里传出狂热的鼓动街上那些游行者的喊叫声。

    他们就这样走到了旺多姆广场。

    可是,一到那儿,游行队伍碰到一个意外的障碍,只好停了下来。

    这队山民众组成的大军很象泛滥的河水里翻滚的树身撞到一个桥墩,立刻反弹到后面的那些断枝残叶上去。它忽然发现旺多姆广场上出现了一支德意志皇家部队。

    这队外籍士兵是龙骑兵。他们看到民众从圣奥诺雷街开始向旺多姆广场涌来,就松开缰绳,纵马飞快地向民众冲去。那些马已经不耐烦地在那儿站了五个小时。

    抬半身像的人首先受到冲击,全被撞倒在地,压在两个半身像的底下。一个原来走在比约前面的萨瓦人第一个站起身,把德·奥尔良公爵的半身像扶起来,固定在一根棒子的头上,随后举到自己的头上,高声喊道:“德·奥尔良公爵万岁!内克尔万岁!”尽管他既没见过公爵,也不认识内克尔。

    比约准备象这个人一样也把内克尔的半身像扶起来,可是已经有人抢先一步这么做了。有个二十四五岁的小伙子穿得相当花哨,和花花公子的名号十分相配。他早就盯着那座半身像,当然比抬着那座半身像的比约要容易做到,所以那座半身像刚一触到地面,他就冲过去抓住了它。

    比约还在地上白白地四处寻找。其实内克尔的半身像已经给顶在一根长矛似的棒子上面,靠近另一座半身像。半身像周围又聚集起不少游行队伍里的人。

    突然,一道光照亮了广场,同时就听见一阵枪声,子弹呼啸而过。比约的额头上给什么重东西打了一下:他倒了下去。起先他以为自己死了。

    但是,他并没有失去知觉,除了感到头疼欲裂以外,身上没有什么别的痛楚。他明白自己至多不过受了点伤,就伸手去摸额头,想要弄清伤口究竟有多大。他发现头上只是挫伤了皮,不过两只手却沾满了血。